同群公秋登琴台

高适

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
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
霜天林木变,秋气山川饶。
云日虽回照,淼茫忧绪交。
自公论王霸,永托逍遥谣。

拼音

Gǔ jī shǐ rén gǎn,qín tái kōng jì liáo。
Jìng rán gù yí chén,qiān zǎi rú zuó zhāo。
Lín tiào zì zī shǐ,qún xián jiǔ xiāng yāo。
Shuāng tiān lín mù biàn,qiū qì shān chuān ráo。
Yún rì suī huí zhào,miǎo máng yōu xù jiāo。
Zì gōng lùn wáng bà,yǒng tuō xiāo yáo yáo。

注释

  1. 琴台:传为春秋师旷奏琴处(今河北临漳)
  2. 遗尘:历史遗迹
  3. 王霸:王道与霸道(儒家政治理念)
  4. 逍遥谣:隐逸之歌(《庄子》典)
  5. 淼茫:水面辽阔貌(喻忧思)

译文

古迹令人生幽思,琴台寂寥立秋风。
静观往昔遗尘处,千年恍若昨日同。
登临远眺从此始,群贤相邀意趣融。
霜染层林尽变色,秋满山川气韵浓。
云日虽复相辉映,浩渺忧思却交融。
诸公纵论王霸业,我愿长寄逍遥咏。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年),高适41岁漫游河北时。借登临春秋琴台遗迹,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悟,反映诗人中年时期的思想转变。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折叠:”千载如昨”的历史纵深感
  • 视听交响:霜林(视觉)与逍遥谣(听觉)的呼应
  • 哲理渗透:王霸之辩的儒家思想底色
  • 气象恢宏:”山川饶””淼茫”的壮阔意境
  1. ​思想内涵​​:
  • 历史意识:对春秋遗迹的现代观照
  • 政治反思:王道与霸道的辩证思考
  • 生命选择:在入世论辩与出世逍遥间徘徊
  • 士人情怀:群贤雅集的精神共鸣

评价

  1.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
    “‘千载如昨’四字,写尽登临神理”
  2.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高达夫此作,可续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