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
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
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不可期。
君行既识伯鸾子,我今蹭蹬无所似。
读书不及颜光禄,学剑白猿羞技止。
且将还山酌春酒,醉来共唱白云起。
拼音
Huán shān yín,tiān gāo rì mù hán shān shēn。
Sòng jūn huán shān shí jūn xīn,rén shēng lǎo dà xū zì yì。
Kàn jūn jiě zuò yī shēng shì,shān jiān yǎn yǎng bù kě qī。
Jūn xíng jì shí bó luán zǐ,wǒ jīn cèng dèng wú suǒ sì。
Dú shū bù jí yán guāng lù,xué jiàn bái yuán xiū jì zhǐ。
Qiě jiāng huán shān zhuó chūn jiǔ,zuì lái gòng chàng bái yún qǐ。
注释
- 沈四山人:沈姓隐士(排行第四)
- 伯鸾:梁鸿字伯鸾(东汉隐士典)
- 颜光禄:颜延之(南朝宋光禄大夫)
- 白猿:传说中善剑的猿公(《吴越春秋》)
- 蹭蹬:困顿失意
译文
《还山吟》曲起,天高日暮寒山幽。
送君归山知君志,人生暮年当纵情。
看君悟透平生事,山间俯仰难预期。
君行既似梁伯鸾,我今困顿无所成。
读书不及颜光禄,学剑羞对白猿公。
且随归山饮春酒,醉来共唱白云生。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五载(746年),高适43岁困居睢阳时。借送隐士还山抒发仕隐矛盾,反映诗人中年时期的思想挣扎。
赏析
- 艺术突破:
- 声情相生:”还山吟”三字先声夺人
- 双典对举:伯鸾(隐)/颜光禄(仕)的价值观碰撞
- 空间建构:寒山(实)与白云(虚)的意境层递
- 语言张力:”恣意”与”蹭蹬”的情感反差
- 思想深度:
- 生命哲学:”老大须恣意”的及时行乐观
- 自我解嘲:通过”羞技止”的谦抑表达
- 仕隐抉择:醉唱白云的象征性解决
- 士人传统:对”伯鸾精神”的追慕
评价
- 明代陆时雍《诗镜》:
“‘白云起’三字,写尽隐逸真趣” - 清代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
“高达夫此作,可续陶渊明《归去来》”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