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拼音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注释
- 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 万仞:极言山高(一仞约八尺)
- 羌笛:西北少数民族乐器
- 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 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
译文
黄河仿佛流向白云之巅,孤城矗立在万仞高山间。
羌笛何必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春风本就吹不到玉门关外。
背景
此诗作于盛唐时期(约725年),是王之涣边塞诗代表作。诗中通过西北边关的荒凉景象,既展现了戍边将士的艰苦,又暗含对朝廷不关心边塞的讽喻,反映了盛唐边塞诗的思想深度。
赏析
- 意象特征:
- 自然意象:”黄河””白云”构成壮阔背景
- 军事意象:”孤城””玉门关”凸显边塞特征
- 音乐意象:”羌笛”渲染悲凉氛围
- 艺术手法:
- 夸张手法:”黄河远上”的非凡想象
- 对比反衬:壮景与哀情的强烈反差
- 双关语运用:”春风”既指自然气候,也喻皇恩
- 情感表达:
- 前两句写景雄浑
- 后两句抒情含蓄
- “何须怨”三字最见讽喻之妙
评价
-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推为”盛唐绝句第一”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赞:”含蓄深婉,最得风人之旨”
-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开创了边塞诗”以景喻政”的新范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