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
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
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
拼音
huā shòu bàng yāo xīn,guān dōng xiàn yù chūn。
cán shū yàn kē dǒu,jiù gé bié qí lín。
yú bǎn lín guān shè,tiáo shān yìng lì rén。
kàn jūn yǒu zhī jǐ,tǎn fù xiàng píng jīn。
注释
- 花绶:彩色官服绶带,象征新官职
- 科斗:科斗文,古代文字,喻指旧职文书
- 麒麟:指秘书省(唐代称”麟台”)
- 虞坂:虞乡县的山坡(今山西运城)
- 条山:中条山,在虞乡附近
- 坦腹:用王羲之”坦腹东床”典故
- 平津: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封平津侯,喻指高位
译文
崭新的绶带垂挂腰间,关东的县城已近春天。
厌倦了整理残旧文书,告别了秘书省麒麟阁。
虞坂山下新建官舍,中条山影映照官吏。
欣闻你有知己提携,可效王羲之坦腹待选。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年间(742-756),岑参在长安送友人虞校书(秘书省官员)调任虞乡县丞时所作。诗中既描写赴任情景,又暗含对友人仕途的期许。
赏析
- 结构特点:
- 前二句写赴任新职
- 中二句忆旧职
- 后四句写新职前景
- 艺术手法:
- 用典自然:”麒麟”指秘书省,”坦腹”用王羲之典
- 对仗工整:”残书”对”旧阁”,”虞坂”对”条山”
- 意象鲜明:花绶、科斗、官舍、山影
- 情感表达:
- 对友人升迁的祝贺
- 对县丞生活的描绘
- 对仕途前景的期许
评价
-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结句用典无痕,最得风人之旨。”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坦腹’二字,见唐人风致。”
-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展现了盛唐官员调任时的典型心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