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少府赴滏阳

岑参

子真河朔尉,邑里带清漳。
春草迎袍色,晴花拂绶香。
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墙。
若到铜台上,应怜魏寝荒。

拼音

zǐ zhēn hé shuò wèi,yì lǐ dài qīng zhāng。
chūn cǎo yíng páo sè,qíng huā fú shòu xiāng。
qīng shān rù guān shè,huáng niǎo dù gōng qiáng。
ruò dào tóng tái shàng,yīng lián wèi qǐn huāng。

注释

  1. 子真:对郑少府的尊称
  2.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此处指滏阳(今河北磁县)
  3. 清漳:漳河上游清水
  4. 袍色:唐代八品官服为青色
  5. 绶香:官服绶带沾染花香
  6. 铜台:铜雀台,曹操所建
  7. 魏寝:指魏武帝曹操的寝宫

译文

郑君赴任河朔县尉,治所紧邻清漳河畔。
春草映衬青色官袍,晴日花香轻拂绶带。
苍翠山色映入官舍,黄莺飞越县衙围墙。
若到铜雀台上眺望,当叹魏宫早已荒芜。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年间(742-756),时岑参在长安任职。滏阳(属河北道)是安史之乱前北方重镇,诗中通过送别场景,既展现盛唐气象,又暗含历史兴亡之思。

赏析

  1. 结构特点:
  • 前六句写赴任盛景:以”春草-晴花-青山-黄鸟”构建生机盎然的画面
  • 末二句转历史沧桑:铜雀台与魏寝荒的对比
  1. 艺术手法:
  • 色彩映衬:青袍与春草,黄鸟与宫墙
  • 感官交融:视觉(山色)与嗅觉(花香)结合
  • 今昔对比:眼前春色与历史遗迹
  1. 深层意蕴:
  • “魏寝荒”暗喻盛极而衰的历史规律
  • 铜雀台意象承载着诗人对功业与时光的思考

评价

  1.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结句忽转悲凉,得杜陵笔意。”
  2.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应怜’二字,无限感慨。”
  3.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体现了盛唐诗人潜藏的忧患意识。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