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秋轮台

岑参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拼音

Yì yù yīn shān wài,gū chéng xuě hǎi biān。
Qiū lái wéi yǒu yàn,xià jìn bù wén chán。
Yǔ fú zhān qiáng shī,fēng yáo cuì mù shān。
Lún tái wàn lǐ dì,wú shì lì sān nián。

注释

  1. 轮台:唐代庭州治所(今新疆轮台)
  2. 毳幕:游牧民族的毛毡帐篷
  3. 阴山:天山北支(非内蒙古阴山)
  4. 雪海:天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湖泊
  5. 历三年:岑参实际驻守约两年(751-754)

译文

绝域阴山之外,孤城雪海之滨。
秋来只见雁阵,夏去不闻蝉鸣。
雨水浸湿毡墙,腥风摇动毳帐。
轮台万里疆土,太平已历三霜。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初秋,岑参39岁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记录轮台戍边的真实生活场景。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地理标识:”阴山/雪海”的空间定位
  • 季节对照:雁/蝉的物候反差
  • 嗅觉描写:”膻”味的游牧文化印记
  • 数字运用:”万里/三年”的时空张力
  1. ​​思想内涵​​:
  • 边塞认知:对西域气候的深刻体验
  • 文化碰撞: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差异
  • 和平祈愿:”无事”背后的戍边理想
  • 生命韧性:极端环境的适应力

评价

  1. 明代陆时雍《诗镜》:
    “‘不闻蝉’三字,最见西域风土”
  2.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四十字中,具见轮台本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