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
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
愁杀行路客,商丘一老儒。
拼音
Lún tái fēng wù yì,dì shì gǔ chán yú。
Sān yuè wú qīng cǎo,qiān jiā jìn bái yú。
Fān shū wén zì bié,hú sú yǔ yīn shū。
Chóu shā xíng lù kè,shāng qiū yī lǎo rú。
注释
- 古单于:匈奴故地(轮台曾属匈奴)
- 白榆:耐旱树种(西域常见植物)
- 蕃书:少数民族文字(可能指突厥文)
- 商丘老儒:作者自指(商丘为岑氏郡望)
译文
轮台风物迥不同,此地原是单于庭。
三月不见青草色,千家门前唯白榆。
异族文字难辨识,胡人语言更不通。
愁煞中原行路客,商丘来的老书生。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春,岑参39岁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通过中原儒者视角记录轮台的异域文化冲击。
赏析
- 艺术特色:
- 文化符号:白榆/蕃书/胡俗的异质元素
- 视角转换:从客观描写到主观抒怀
- 季节反差:中原三月与西域荒春的对比
- 自我解嘲:”老儒”的幽默自况
- 思想内涵:
- 文化震撼: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认知
- 身份焦虑:儒者在军镇的边缘感
- 历史层累:”古单于”的地缘记忆
- 生命适应:极端环境的生存智慧
评价
-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
“‘千家白榆’四字,穷尽边城本色” -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
“岑参西域诗,此作最见书生面目”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