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
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拼音
yě sì huāng tái wǎn,hán tiān gǔ mù bēi。
kōng jiē yǒu niǎo jì,yóu sì zào shū shí。
注释
- 苍颉造字台:传说中黄帝史官苍颉造字的遗迹
- 野寺:荒僻的寺庙
- 造书:创造文字(书:文字)
译文
荒僻古寺残台暮色沉,寒冷天空古树发悲音。
空寂台阶留鸟雀足迹,恍如苍颉造字的光阴。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后期(约750-755年),岑参在长安任职期间游历三会寺时所作。诗人借苍颉造字台的荒废,抒发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反映盛唐文人深厚的历史意识。
赏析
- 结构特点:
- 前二句写眼前实景
- 后二句发历史联想
- 艺术手法:
- 时空叠映:”鸟迹”与”造书”的古今呼应
- 意象经营:”荒台”与”古木”的沧桑感
- 以小见大:通过鸟迹联想文明起源
- 思想内涵:
- 对文化源流的追溯
- 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文明传承的永恒价值
评价
- 明代钟惺《唐诗归》:”二十字中含千古之思。”
-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犹似’二字,无限怅惘。”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