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
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
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
拼音
xiàng rú qín tái gǔ,rén qù tái yì kōng。
tái shàng hán xiāo tiáo,zhì jīn duō bēi fēng。
huāng tái hàn shí yuè,sè yǔ jiù shí tóng。
注释
- 相如琴台:位于成都,传为司马相如抚琴处
- 寒萧条:寒冷荒凉
- 悲风:凄厉的秋风
- 汉时月:汉代时的明月(强调历史感)
- 色:月光的光辉
译文
司马相如的琴台古老依旧,人已离去只余空台。
台上景象寒冷荒凉,至今仍多凄厉秋风。
荒台上空的汉时明月,光辉仍与往昔相同。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年),岑参任嘉州刺史期间游历成都时所作。时值安史之乱后,诗人借咏怀古迹抒发历史兴衰之感,反映中唐文人普遍的历史反思意识。
赏析
- 结构特点:
- 前二句写”人-台”关系
- 中二句描眼前景象
- 后二句发古今之思
- 艺术手法:
- 时空对照:”汉时月”与”旧时同”
- 意象经营:”悲风”的情感投射
- 白描手法:简洁勾勒荒台景象
- 思想内涵:
- 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对文化记忆的珍视
- 自然永恒与人事无常的哲思
评价
-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色与旧时同’五字,写尽古今。”
- 清代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二十字中含无限沧桑。”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