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岑参

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君子佐戎幕,关山正郁陶。
主人尽东意,贱子思南皋。
何当见颜色,忽已惊秋毛。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拼音

Bái lù pī wú tóng,xuán chán zhòu yè háo。
Qiū fēng wàn lǐ dòng,rì mù huáng yún gāo。
Jūn zǐ zuǒ róng mù,guān shān zhèng yù táo。
Zhǔ rén jìn dōng yì,jiàn zǐ sī nán gāo。
Hé dāng jiàn yán sè,hū yǐ jīng qiū máo。
Cǎi cǎi huáng jīn huā,hé yóu mǎn yī xiù。

注释

  1. 巩北:巩县北部(今河南巩义)
  2. 崔明允:天宝二年进士(与岑参同僚)
  3. 玄蝉:秋蝉(与夏蝉”蜩”相区别)
  4. 郁陶:忧思积聚(典出《尚书》)
  5. 黄金花:菊花(重阳节象征)

译文

白露浸染梧桐叶,秋蝉昼夜鸣声焦。
秋风席卷万里至,日暮黄云天际高。
君在军幕佐戎事,关山遥望忧思绕。
主人东行志已决,贱子南归思难消。
何日得见君颜貌,忽惊秋霜染鬓毛。
采撷丛丛黄金菊,怎得盈袖寄迢迢?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年)重阳前后,岑参30岁在巩县闲居时,寄给在安西幕府的友人,表达仕隐矛盾。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色彩对比:白露/黄云的视觉冲击
  • 声音意象:玄蝉号叫的听觉强化
  • 时空张力:”万里”与”忽已”的强烈反差
  • 双关运用:”黄金花”的物质与精神双重意涵
  1. ​​思想内涵​​:
  • 仕隐抉择:”思南皋”的归隐意向
  • 生命意识:”惊秋毛”的年龄焦虑
  • 友朋至情:采菊相赠的深情寄托
  • 盛唐矛盾:进取与退隐的精神挣扎

评价

  1.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
    “‘惊秋毛’三字,最见壮士悲秋心绪”
  2.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
    “四十字中,具见开元文人两难心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