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池边逢暮鸟,竹里见残盂。
讲席留寒月,禅房掩落梧。
向来幽寂地,惆怅未能逾。
拼音
Zàn yì gāo sēng huà,lái xún yě sì gū。
Chí biān féng mù niǎo,zhú lǐ jiàn cán yú。
Jiǎng xí liú hán yuè,chán fáng yǎn luò wú。
Xiàng lái yōu jì dì,chóu chàng wèi néng yú。
注释
- 盘石寺:具体位置待考(疑在终南山)
- 郑和尚:法号未详的高僧
- 残盂:僧人用过的食器(体现简朴)
- 讲席:讲经的法座
- 落梧:凋落的梧桐叶(佛教无常象征)
译文
暂往高僧处参话,来访孤寺隐山隅。
池边偶遇归巢鸟,竹丛犹见旧斋盂。
讲经席留寒月色,禅房门掩落梧枯。
此等幽寂修行地,怅然自愧未能趋。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载(751年)秋,岑参37岁在长安任职时,反映其早期佛教因缘。
赏析
- 艺术特色:
- 光影运用:”寒月”与”落梧”的明暗对照
- 空间建构:池边-竹里-讲席-禅房的移步换景
- 宗教符号:”残盂”的简朴禅意
- 情感克制:”未能逾”的含蓄表达
- 思想内涵:
- 佛教因缘:对高僧修行的敬慕
- 仕隐矛盾:”惆怅”折射的世俗牵绊
- 盛唐特质:多元信仰的精神探索
- 无常观照:通过”落梧”的禅悟
评价
- 明代胡应麟《诗薮》:
“‘残盂落梧’四字,尽得野寺真味” - 清代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
“四十字中,具见开元文人宗教情怀”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