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三首·其一

常建

二妃方访舜,万里南方悬。
远道隔江汉,孤舟无岁年。
不知苍梧处,气尽呼青天。
愁泪变楚竹,蛾眉丧湘川。
后人立为庙,累世称其贤。
过客设祠祭,狐狸来坐边。
怀古未忍还,猿吟彻空山。

拼音

èr fēi fāng fǎng shùn,wàn lǐ nán fāng xuán。
yuǎn dào gé jiāng hàn,gū zhōu wú suì nián。
bù zhī cāng wú chù,qì jìn hū qīng tiān。
chóu lèi biàn chǔ zhú,é méi sàng xiāng chuān。
hòu rén lì wèi miào,lèi shì chēng qí xián。
guò kè shè cí jì,hú lí lái zuò biān。
huái gǔ wèi rěn huán,yuán yín chè kōng shān。

注释

  1. 二妃:指娥皇、女英,舜的两位妃子
  2. 访舜:寻找舜的踪迹
  3. 苍梧:舜的葬地,今湖南宁远县
  4. 楚竹:湘妃竹,传说由二妃泪水化成
  5. 蛾眉:代指二妃
  6. 湘川:湘江
  7. 设祠祭:设立祠堂祭祀
  8. 猿吟:猿猴啼叫

译文

娥皇女英去寻访舜帝,万里迢迢来到南方。
远路阻隔着江汉之水,孤舟漂泊不计年月。
不知苍梧究竟在何处,气力耗尽呼唤青天。
愁苦的泪水化作楚竹,美丽的容颜永逝湘川。
后人建立祠庙纪念,世代称赞她们的贤德。
过往行人设祭悼念,狐狸却来坐在旁边。
怀想古人迟迟不忍离去,猿声哀鸣响彻空山。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年间(742-756),常建途经湘江时所作。诗人借娥皇女英寻舜的传说,抒发怀古之思,暗含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体现了盛唐诗人借古讽今的创作特点。

赏析

  1. 典故运用:
  • 巧妙化用”湘妃竹”传说
  • 重构”二妃寻舜”的悲情场景
  1. 时空转换:
  • 时间:从远古传说到现在祭祀
  • 空间:从南方苍梧到湘江岸边
  1. 意象组合:
  • 自然意象:江汉、孤舟、楚竹、空山
  • 人文意象:祠庙、祭祀、狐狸
  1. 情感表达:
  • 前八句写二妃的执着与悲恸
  • 后六句写后人的纪念与感慨

评价

  1. 明代钟惺《唐诗归》评:”常建善用古事,此篇尤得楚骚遗韵。”
  2.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称:”‘愁泪变楚竹’五字,写尽千古遗恨。”
  3.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体现了盛唐怀古诗的典型特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