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岂不死,异域伤独没。
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
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
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拼音
hàn gōng qǐ bù sǐ,yì yù shāng dú mò。
wàn lǐ tuó huáng jīn,é méi wéi kū gǔ。
huí chē yè chū sài,lì mǎ jiē bù fā。
gòng hèn dān qīng rén,fén shàng kū míng yuè。
注释
- 异域:指匈奴地域
- 驮黄金:指汉朝陪嫁的丰厚嫁妆
- 蛾眉:代指王昭君
- 丹青人:画师(毛延寿)
- 哭明月:在月光下哭泣
译文
在汉宫难道就不会死?异域他乡独自湮没更令人伤悲。
万里迢迢驮运黄金陪嫁,美丽的容颜终成异域枯骨。
回望的车驾夜间出塞,驻马不前人人伤悲。
共同怨恨那作画的奸人,只能在坟前对着明月哭泣。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年间(742-756),常建途经昭君墓时所作。诗人借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悲剧,抒发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暗含对当时和亲政策的隐晦批评,体现了盛唐诗人关注历史、反思现实的特点。
赏析
- 对比手法:
- “汉宫”与”异域”的空间对比
- “蛾眉”与”枯骨”的生死对比
- “驮黄金”与”哭明月”的荣辱对比
- 意象运用:
- “黄金”象征政治交易
- “枯骨”暗示悲剧结局
- “明月”烘托哀伤氛围
- 情感表达:
- 前四句写昭君的命运悲剧
- 后四句抒发后人的悲愤之情
评价
- 明代钟惺《唐诗归》评:”常建此作,得《明妃曲》遗意。”
-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称:”‘坟上哭明月’五字,凄绝千古。”
-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开创了”昭君诗”的新写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