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

常建

羸马朝自燕,一身为二连。
忆亲拜孤冢,移葬双陵前。
幽愿从此毕,剑心因获全。
孟冬寒气盛,抚辔告言旋。
碣石海北门,余寇惟朝鲜。
离离一寒骑,袅袅驰白天。
生别皆自取,况为士卒先。
寸心渔阳兴,落日旌竿悬。

拼音

léi mǎ zhāo zì yān, yī shēn wéi èr lián.
yì qīn bài gū zhǒng, yí zàng shuāng líng qián.
yōu yuàn cóng cǐ bì, jiàn xīn yīn huò quán.
mèng dōng hán qì shèng, fǔ pèi gào yán xuán.
jié shí hǎi běi mén, yú kòu wéi cháo xiǎn.
lí lí yī hán qí, niǎo niǎo chí bái tiān.
shēng bié jiē zì qǔ, kuàng wèi shì zú xiān.
cùn xīn yú yáng xīng, luò rì jīng gān xuán.

注释

  1. 羸马:瘦弱的马
  2. 二连:指两次从军
  3. 孤冢:孤坟
  4. 双陵:指父母合葬墓
  5. 剑心:从军报国之心
  6. 孟冬:冬季第一个月
  7. 抚辔:拉着马缰
  8.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
  9. 余寇:残余敌寇
  10. 渔阳:古郡名,今北京密云一带
  11. 旌竿:军旗旗杆

译文

瘦马清晨从燕地归来,一人身经两次征战。
追忆亲人祭拜孤坟,将父母迁葬合墓前。
多年心愿终于了结,报国壮志也已实现。
深冬寒气凛冽刺骨,勒马告别战友回还。
碣石山作为海上门户,残余敌寇只剩朝鲜。
孤独的寒骑渐行渐远,缓缓驰骋在白天。
生离死别都是自选,何况身为士卒先锋。
心中犹存渔阳豪情,落日下军旗高悬。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末年(约755年),常建为一位从渔阳战场归来的老战士所作。诗中通过老兵的返乡经历,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东北边境的紧张局势,展现了盛唐将士的忠勇与沧桑。

赏析

  1. 叙事结构:
  • 前四句:老兵归乡迁葬
  • 中四句:边境战事描写
  • 后四句:壮志未酬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离离一寒骑”与”袅袅驰白天”的动静对比
  • “落日旌竿悬”的壮美意象
  • 平实的语言中蕴含深沉情感
  1. 情感表达:
  • 对父母尽孝的欣慰
  • 报国壮志的豪情
  • 英雄迟暮的苍凉

评价

  1.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常建此作,得汉魏乐府骨力。”
  2.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称:”结句’落日旌竿悬’,有画工所不能到处。”
  3.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是盛唐边塞诗向现实主义转型的代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