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
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拼音
yǎo yǎo niǎo niǎo qīng qiě qiè,zhè gū fēi chù yòu xié yáng。
xiāng sī lǐng shàng xiāng sī lèi,bù dào sān shēng hé duàn cháng。
注释
- 杳杳袅袅:形容声音悠远不绝
- 清且切:凄清而悲切
- 鹧鸪:鸟名,啼声悲切
- 相思岭:山岭名,具体位置不详
- 合断肠:足以令人肝肠寸断
译文
悠远不绝的猿鸣凄清悲切,鹧鸪飞过之处又见落日斜阳。
相思岭上洒落的相思泪水,猿鸣不到三声就令人断肠。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年间(742-756),常建游历江南时所作。诗中通过岭猿哀鸣的描写,抒发了羁旅愁思,反映了盛唐文人漂泊在外的普遍心境。
赏析
- 意象组合:
- 听觉意象:猿鸣、鹧鸪
- 视觉意象:斜阳、泪水
- 情感意象:相思、断肠
- 艺术特色:
- 双声叠韵(杳杳袅袅)
- 数字夸张(三声断肠)
- 情景交融手法
- 情感表达:
- 羁旅孤寂
- 思乡愁绪
- 人生悲慨
评价
- 明代钟惺《唐诗归》评:”二十八字,字字作断肠声。”
- 清代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称:”‘不到三声’四字,是惊心动魄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