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二首·其一

常建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
宁知傍淇水,騕袅黄金羁。

拼音

wǎn wǎn huáng liǔ sī,méng méng zá huā chuí。
rì gāo hóng zhuāng wò,yǐ duì chūn guāng chí。
níng zhī bàng qí shuǐ,yǎo niǎo huáng jīn jī。

注释

  1. 菀菀:柳枝柔美摇曳貌
  2. 濛濛:细雨迷蒙状,此处形容花枝低垂
  3. 红妆:女子盛装
  4. 淇水:古水名,在今河南北部
  5. 騕袅:骏马名
  6. 黄金羁:黄金打造的马笼头

译文

嫩黄的柳丝轻轻摇曳,缤纷的花朵低垂迷离。
日上三竿犹自红妆高卧,慵懒地对着迟迟春光。
怎知淇水岸边,骏马正佩戴着黄金络头闲步。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年间(713-741),常建游历中原时所作。诗中通过春日慵懒景致的描写,展现了盛唐贵族女子的闲适生活,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审美情趣。

赏析

  1. 意象组合:
  • 植物意象:黄柳、杂花
  • 人物意象:红妆女
  • 动物意象:騕袅马
  1. 艺术特色:
  • 双声叠韵(菀菀、濛濛)
  • 色彩对照(黄柳/红妆/黄金)
  • 动静相衬(静卧/马行)
  1. 审美特征:
  • 慵懒的春日情调
  • 华美的贵族气象
  • 含蓄的闲愁意绪

评价

  1.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评:”常建春词,最得齐梁余韵。”
  2. 清代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称:”‘春光迟’三字,是画工所不能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