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

常建

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
左贤未遁旌竿折,过在将军不在兵。

拼音

tiě mǎ hú qiú chū hàn yíng, fēn huī bǎi dào jiù lóng chéng.
zuǒ xián wèi dùn jīng gān zhé, guò zài jiāng jūn bù zài bīng.

注释

  1. 铁马:披甲战马
  2. 胡裘:胡地皮袄(指边塞将士装束)
  3. 分麾:分兵(典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4. 龙城:匈奴祭天圣地(今蒙古国境内)
  5. 左贤:匈奴左贤王(高级官职)
  6. 旌竿折:战旗折断(象征战败)

译文

铁甲战马胡裘将士开出汉营,分兵百路驰援龙城要地。
左贤王尚未败逃却已战旗折断,过错在于将军而非士兵。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后期(730-741),常建针对当时边将冒进致败的战事而作。诗中通过龙城之战的描写,批判了将领的指挥失误,反映了盛唐文人对于边塞战争的理性思考。

赏析

  1. 战争描写:
  • “分麾百道”展现军事调度
  • “旌竿折”象征战场失利
  • 末句直指问题本质
  1. 艺术特色:
  • 时空压缩(从出营到战败)
  • 对比手法(将军与士兵)
  • 史笔般的批判力度
  1. 思想内涵:
  • 反对轻敌冒进
  • 体恤士卒艰辛
  • 强调将领责任

评价

  1. 明代胡应麟《诗薮》评:”二十八字,字字作金石声。”
  2.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称:”‘过在将军’四字,是兵家要义。”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