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
应居西石室,月照山苍然。
拼音
bái yún mái dà hè,
yīn yá dī yè quán。
yīng jū xī shí shì,
yuè zhào shān cāng rán。
注释
- 琅琊:山名,在今安徽滁州
- 释子:僧人(”深”、”标”为二僧法号)
- 大壑:深山沟谷
- 阴崖:背阳的山崖
- 西石室:西山石洞(僧人修行处)
译文
白云深锁着幽谷,夜泉滴落阴崖间。
料想二位高僧应居西山石室,月光正映照着苍翠的山峦。
背景
此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初年(785-787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诗人怀念琅琊山中的两位僧人,描绘其清幽的修行环境,是其山水禅意诗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视听结合(白云埋壑/夜泉滴响)
- 虚实相生(实写山景/虚想僧居)
- “埋””滴”的精准炼字
- 禅意表达:
- “白云”象征高洁
- “夜泉”暗喻佛法
- “月照”体现空明境界
- 语言特点:
- 白描手法不加雕饰
- 二十字营造完整意境
- 平淡中见深远
评价
- 宋代苏轼:”韦苏州诗,发纤秾于简古”
- 明代胡应麟:”五言入禅,此当为绝唱”
- 《唐诗归》:”月照山苍然,尽得僧家三昧”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