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拼音
wàn wù zì shēng tīng,
tài kōng héng jì liáo。
huán cóng jìng zhōng qǐ,
què xiàng jìng zhōng xiāo。
注释
- 自生听:自然产生声响
- 太空:宇宙
- 恒寂寥:永恒寂静
- 静中起:从寂静中产生
- 静中消:回归寂静
译文
万物自然发出声响,而浩瀚太空永恒寂寥。
声音从寂静中产生,最终又回归于寂静。
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中期(795-800年),韦应物晚年隐居期间。诗人通过观察自然声响,思考动与静的哲学关系,是其晚年哲理小诗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宇宙视角与微观观察结合
- “起-消”的圆形结构
- 二十字中包含完整哲学思考
- 思想内涵:
- 对”有无相生”的体认
- 动静辩证的禅理表达
- 回归本源的宇宙观
- 语言特点:
- “恒”字的时间永恒感
- “还””却”的转折自然
- 简到极致的表达艺术
评价
- 宋代朱熹:”二十字抵得一部《肇论》”
- 明代钟惺:”唐人玄理诗,此当为绝唱”
- 《唐诗镜》:”结句如露滴寒塘”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