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

韦应物

借问堤上柳,青青为谁春?
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
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
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

拼音

jiè wèn dī shàng liǔ,qīng qīng wèi shuí chūn?
kōng yóu zuó rì dì,bù jiàn zuó rì rén。
liáo rào wàn jiā jǐng,wǎng lái chē mǎ chén。
mò dào wú xiāng shí,yào fēi xīn suǒ qīn。

注释

  1. 借问:请问(拟人化修辞)
  2. 为谁春:为谁绽放春色(反诘句式)
  3. 万家井:指城市民居(”井”代指里巷)
  4. 要非:终究不是(”要”通”邀”)
  5. 心所亲:心意相通的知己

译文

试问堤岸垂柳:你为谁年年青青春色?
重游旧地徒然徘徊,却不见当年的故人。
街巷环绕千家万户,车马往来扬起尘埃。
莫说城中没有相识,终究难觅心灵知音。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韦应物任洛阳丞期间。时值安史之乱后洛阳重建,诗人通过柳树意象,抒写战乱后城市复苏而故交零落的复杂感受,是其”城市记忆”诗的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双重结构(空间:堤柳→街巷;时间:往昔→当下)
  • 城市意象群(柳树/井巷/车马尘)
  • “要非心所亲”的哲理升华
  1. 情感表达:
  • 对柳发问的孤独感(拟人化)
  • 重游旧地的疏离感(”空游”)
  • 对心灵契合的终极追求
  1. 语言特点:
  • “青青”叠字的视觉强化
  • “万家井”的典型城市符号
  • 末句散文化表达

评价

  1. 宋代黄彻:”二十八字写尽乱后人情”
  2. 明代胡震亨:”韦苏州城市诗,此最沉至”
  3. 《唐诗镜》:”结句道破世情三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