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

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拼音

lì shè jú zhōng nián,chū jiāo kuàng qīng shǔ。
yáng liǔ sàn hé fēng,qīng shān dàn wú lǜ。
yī cóng shì zì qì,yuán jiàn hái fù qù。
wēi yǔ ǎi fāng yuán,chūn jiū míng hé chù?
lè yōu xīn lǚ zhǐ,zūn shì jì yóu jù。
zhōng bà sī jié lú,mù táo zhí kě shù。

注释

  1. 吏舍:官署
  2. 跼:拘束
  3. 澹吾虑:使我的思虑平静
  4. 霭:笼罩
  5. 慕陶:仰慕陶渊明

译文

整年困在官署中,今晨郊游顿觉开朗。
杨柳轻拂和风,青山平息我的烦忧。
靠着树丛小憩,沿着溪涧漫步。
细雨笼罩芬芳原野,春鸠不知何处鸣叫?
喜爱幽静却屡屡中断,公务在身行色匆匆。
终将辞官在此筑室,仰慕陶潜或可实现。

背景

此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诗人通过春日郊游的体验,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的向往,是其”吏隐”诗的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自然景物与心理变化)
  • 动静结合(杨柳/和风,微雨/鸠鸣)
  • “慕陶”的用典自然
  1. 思想内涵:
  • 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 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 仕与隐的矛盾心理
  1. 语言特点:
  • “散””澹”的精准炼字
  • 反问句式(”鸣何处”)
  • 六十字中的完整情感发展

评价

  1. 宋代苏轼:”韦苏州慕陶诗,此最得神”
  2. 明代胡应麟:”结句见唐人吏隐本色”
  3. 《唐诗别裁》:”‘乐幽’二句,说尽宦情”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