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拼音
jiā shuǐ cāng shān lù xiàng dōng,dōng nán shān huō dà hé tōng。
hán shù yī wēi yuǎn tiān wài,xī yáng míng miè luàn liú zhōng。
gū cūn jǐ suì lín yī àn,yī yàn chū qíng xià shuò fēng。
wèi bào luò qiáo yóu huàn lǚ,piān zhōu bù xì yǔ xīn tóng。
注释
- 巩洛:巩县(今河南巩义)洛水
- 豁:开阔的河口
- 依微:隐约朦胧
- 明灭:忽明忽暗
- 伊岸:伊水岸边
- 朔风:北风
- 不系:典出《庄子》”泛若不系之舟”
译文
夹岸青山沿洛水东去,东南山开豁处黄河奔涌。
寒树朦胧隐现远天外,夕阳闪烁在湍急水流中。
孤村多年伫立伊水岸,晴空一雁迎着北风飞。
烦告洛桥宦游旧友们,我如不系之舟心与共。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九年(774年),韦应物自洛阳赴滁州任职途中。诗人通过黄河舟行的壮阔景象,抒写宦游漂泊的身世之感,是其早期行旅诗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转换(山→河→天→雁)
- 光影运用(明灭夕阳)
- “不系”的哲学用典
- 思想内涵:
- 对自然壮美的惊叹
- 宦游漂泊的孤独
- 超脱物外的精神追求
- 语言特点:
- “豁”字的力度感
- “依微/明灭”的精准描写
- 五十六字中的完整意境
评价
- 宋代苏轼:”韦苏州行役诗,此最得庄骚之致”
- 明代杨慎:”‘明灭乱流’四字,唐人写景绝唱”
- 《唐诗镜》:”结句见唐人宦游三昧”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