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鹊野鹊巢林梢,鸱鸢恃力夺鹊巢。
吞鹊之肝啄鹊脑,窃食偷居还自保。
凤凰五色百鸟尊,知鸢为害何不言。
霜鹯野鹞得残肉,同啄膻腥不肯逐。
可怜百鸟纷纵横,虽有深林何处宿。
拼音
yě què yě què cháo lín shāo,chī yuān shì lì duó què cháo。
tūn què zhī gān zhuó què nǎo,qiè shí tōu jū huán zì bǎo。
fèng huáng wǔ sè bǎi niǎo zūn,zhī yuān wéi hài hé bù yán。
shuāng zhān yě yào dé cán ròu,tóng zhuó shān xīng bù kěn zhú。
kě lián bǎi niǎo fēn zòng héng,suī yǒu shēn lín hé chù sù。
注释
- 鸱鸢(chī yuān):猫头鹰类猛禽
- 恃力:倚仗强力
- 霜鹯(shuāng zhān):白色猎鹰
- 野鹞(yě yào):野生鹞鹰
- 膻腥(shān xīng):血腥气味
- 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 五色:五彩羽毛,象征尊贵
译文
喜鹊啊喜鹊在树梢筑巢,鸱鸢仗势强夺你的窝巢。
吞吃喜鹊的肝脏脑髓,霸占巢穴还自诩安好。
凤凰身为百鸟之尊长,明知鸱鸢暴行却不声讨。
白鹯野鹞分食残羹冷炙,同流合污不肯驱逐凶枭。
可怜百鸟惊惶四散逃,纵有深林也无处栖身。
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期间。诗人借禽鸟世界弱肉强食的现象,影射当时藩镇割据、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是其寓言诗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寓言手法:以鸟喻人,构建象征体系
- 递进结构:从个案到群体,由现象到本质
- “何不言”的反问强化批判力度
- 思想内涵:
- 对强权政治的控诉
- 对失职统治者的质问
- 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 语言特点:
- “吞肝啄脑”的暴力写实
- “五色”与”膻腥”的色彩对比
- 长短句交错的节奏变化
评价
- 宋代黄彻:”韦苏州禽言诗,此最得比兴之体”
- 明代钟惺:”‘何处宿’三字,说尽乱离惨状”
- 《唐诗镜》:”结句见仁者之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