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璧众求瑕,素丝易成污。
万里颠沛还,高堂已长暮。
积愤方盈抱,缠哀忽逾度。
念子从此终,黄泉竟谁诉。
一为时事感,岂独平生故。
唯见荒丘原,野草涂朝露。
拼音
bái bì zhòng qiú xiá,sù sī yì chéng wū。
wàn lǐ diān pèi huán,gāo táng yǐ cháng mù。
jī fèn fāng yíng bào,chán āi hū yú dù。
niàn zǐ cóng cǐ zhōng,huáng quán jìng shuí sù。
yī wèi shí shì gǎn,qǐ dú píng shēng gù。
wéi jiàn huāng qiū yuán,yě cǎo tú zhāo lù。
注释
- 白璧:白玉,喻高洁之士
- 求瑕:寻找瑕疵(指被诽谤)
- 素丝:白丝,喻清白之身
- 高堂:指父母
- 长暮:喻去世
- 黄泉:指阴间
- 朝露:喻生命短暂
译文
如白玉被众人挑瑕,似素丝易沾染污浊。
万里颠沛终于归来,父母却已长眠黄土。
积郁的愤懑满胸怀,缠绕的哀伤难自持。
念君从此永诀人世,黄泉之下向谁倾诉?
不仅为平生故交恸,更为这时代而感伤。
唯见荒芜的丘原上,野草沾着短暂朝露。
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诗人悼念遭谗逝世的挚友,借个人悲恸抒发对贞元朝政黑暗的愤懑,是其悼亡诗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比兴手法(”白璧””素丝”喻清白)
- 时空对照(万里归来/高堂长暮)
- “涂朝露”的意象经营
- 思想内涵:
- 对友人含冤的悲愤
- 对时代黑暗的控诉
- 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 语言特点:
- “盈抱””逾度”的精准炼字
- 四十字中的完整情感脉络
- 沉郁顿挫的表达风格
评价
- 宋代朱熹:”韦苏州此篇,实得《楚辞·九辩》遗意”
- 明代胡应麟:”‘黄泉诉’三字,血泪交迸”
- 清代沈德潜:”结句见盛衰之感”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