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拼音
shù lǐ wén hán shuǐ,shān jiā shǎo sì lín。
guài qín tí kuàng yě,luò rì kǒng xíng rén。
chū yuè wèi zhōng xī,biān fēng bù guò qín。
xiāo tiáo sāng zhè wài,yān huǒ jiàn xiāng qīn。
注释
- 寒水:清冷的溪水
- 怪禽:叫声奇特的鸟
- 边烽:边境烽火
- 桑柘:桑树和柘树(农家常见树种)
- 相亲:渐渐接近、可见
译文
数里外就听见寒溪水声,山野人家少有邻居。
怪异的鸟鸣回荡旷野,落日余晖令行旅心惊。
新月尚未升至中天,边关烽火未传到秦地。
走过萧疏的桑柘林,终于望见亲切的炊烟。
背景
此诗作于贾岛早年漫游时期(约800-810年),诗人途经西北山村时所作。诗中融合了边塞诗与山水诗的特点,展现中唐战乱后的乡村景象。
赏析
- 艺术特色:
- 声景交融:水声、鸟啼与视觉意象结合
- 心理描写:”恐行人”的移情手法
- 空间转换:由荒野到人烟的行程变化
- 思想内涵:
- 战乱时代的漂泊感
- 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 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
- 语言特点:
- “少””恐””渐”等字精准传神
- “怪禽”与”烟火”的意象对比
- 结句”相亲”的温情转折
评价
- 宋代《唐诗纪事》:”二十字中有万里之势”
- 明代钟惺:”‘恐行人’三字,说尽乱世行旅心理”
- 清代沈德潜:”结句温暖,似王孟而更瘦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