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下相逢便别离,蝉鸣关路使回时。
过淮渐有悬帆兴,到越应将坠叶期。
城上秋山生菊早,驿西寒渡落潮迟。
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谒荒郊大禹祠。
拼音
yuán xià xiāng féng biàn bié lí,chán míng guān lù shǐ huí shí。
guò huái jiàn yǒu xuán fān xīng,dào yuè yīng jiāng zhuì yè qī。
chéng shàng qiū shān shēng jú zǎo,yì xī hán dù luò cháo chí。
yǐ céng jǐ biàn suí jīng pèi,qù yè huāng jiāo dà yǔ cí。
注释
- 周判官元范:周元范,越州(今绍兴)判官
- 原下:长安郊外平原
- 关路:潼关道路(离京要道)
- 悬帆兴:乘船远航的兴致
- 坠叶期:落叶时节(指秋季)
- 旌旆:仪仗旗帜(指官员出行仪仗)
- 大禹祠:绍兴会稽山大禹陵
译文
郊野相逢便要分离,蝉鸣声中你踏上潼关归程。
过淮河渐生扬帆之兴,抵越州应是落叶之秋。
城头秋山野菊早放,驿西寒渡潮落迟迟。
你曾多次随仪仗前往,祭拜荒郊的大禹祠庙。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末年(约820年),贾岛在长安送友人赴任越州。诗中融合南北风物对比与历史追怀,反映中唐文人浓厚的地域文化意识。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交响:现实送别与想象行程交织
- 视听结合:蝉鸣(听觉)与秋菊(视觉)的立体描写
- 历史纵深:大禹祠的文明记忆
- 思想内涵:
- 宦游士子的漂泊感
- 吴越文化的向往
- 对华夏文明的礼敬
- 语言特点:
- “便””渐””应”的时序推进
- “早””迟”的精准时空把控
- 结句历史意象的厚重感
评价
- 宋代《瀛奎律髓》:”四十字中含万里江山”
- 明代胡震亨:”『坠叶期』三字,绝妙时令语”
- 清代纪昀:”结句苍茫,得杜陵遗响”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