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尉长安始三日,忽思牛渚梦天台。
楚山远色独归去,灞水空流相送回。
霜覆鹤身松子落,月分萤影石房开。
白云多处应频到,寒涧泠泠漱古苔。
拼音
zuò wèi cháng ān shǐ sān rì,hū sī niú zhǔ mèng tiān tāi。
chǔ shān yuǎn sè dú guī qù,bà shuǐ kōng liú xiāng sòng huí。
shuāng fù hè shēn sōng zǐ luò,yuè fēn yíng yǐng shí fáng kāi。
bái yún duō chù yīng pín dào,hán jiàn líng líng shù gǔ tái。
注释
- 作尉长安:指贾岛任长安县尉
- 牛渚: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
- 天台:浙江天台山(佛教名山)
- 灞水:长安东郊河流(送别之地)
- 石房:山中石室(隐士居所)
- 泠泠:水流清越声
译文
刚任长安县尉三天,忽忆牛渚梦游天台。
楚山远影独自归去,灞水空流送我回来。
寒霜覆盖鹤身松果落,月光分开萤影石屋开。
白云深处应常去,听寒涧清流漱古苔。
背景
此诗作于开成元年(836年)贾岛任长安县尉初期,时年五十七岁。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晚年入仕后的精神困境,是其”清奇”诗风的巅峰之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折叠:三日宦途与多年隐逸记忆的交织
- 意象对冲:鹤(隐)/灞水(仕)的符号对立
- 通感运用:”泠泠”声与”古苔”色的感官融合
- 思想内涵:
- 仕与隐的永恒矛盾
- 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 晚境中的自我救赎
- 语言特点:
- “始””忽”的陡转力度
- “覆””分”的精准动词
- 结句”漱古苔”的触觉意象
评价
- 宋代《唐诗纪事》:”五十六字说尽士人两难”
- 明代胡震亨:”『梦天台』三字,抵得一篇《游仙诗》”
- 清代纪昀:”结句较王维『清泉石上流』更见孤诣”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