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

王绩

问君樽酒外,独坐更何须。
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
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贤夫。
百年随分了,未羡陟方壶。

拼音

wèn jūn zūn jiǔ wài,dú zuò gèng hé xū。
yǒu kè tán míng lǐ,wú rén suǒ dì zū。
sān nán hūn lìng zú,wǔ nǚ jià xián fū。
bǎi nián suí fèn liǎo,wèi xiàn zhì fāng hú。

注释

  1. 名理:魏晋玄学清谈(如”有无之辨”)
  2. 令族:名门望族(太原王氏郡望背景)
  3. 方壶:海上仙山(典出《列子·汤问》)
  4. 随分:安守本分(佛道思想融合体现)

译文

(朋友问我)除了喝酒之外,一个人独坐时还需要什么?
有高人来谈玄妙哲理,没官吏来催逼地租钱粮。
三个儿子都娶了名门闺秀,五个女儿全嫁给贤德郎君。
这一生随缘知足,根本不羡慕神仙住的方壶山!

背景

此诗作于贞观十六年(642年),王绩六十岁时总结人生的自况之作。诗中融合魏晋玄学与初唐实用主义,展现其”大隐于朝”的特殊生存智慧。

赏析

  1. 艺术特色:
  • 问答结构:自问自答的哲学思辨
  • 数字对仗:”三男”与”五女”的世俗平衡
  • 意象对冲:名理(虚)与地租(实)的张力
  1. 思想内涵:
  • 酒中求道的实践哲学
  • 世家大族的生存策略
  • 对神仙信仰的理性解构
  1. 语言特点:
  • “问””谈”的对话性动词
  • “婚””嫁”的完成时态
  • “未羡”的否定式收束

评价

  1. 宋代《唐诗纪事》:”四十字写尽士族处世之道”
  2. 明代胡应麟:”较陶潜《饮酒》更见世故”
  3. 清代纪昀:”『随分』二字,道尽初唐士人心法”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