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溜彻,弦满箭波长。
沈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拼音
jiāng shuǐ xiàng cén yáng,chéng chéng xiě yuè guāng。
jìng yuán zhū liū chè,xián mǎn jiàn bō cháng。
shěn gōu yáo tù yǐng,fú guì dòng dān fāng。
yán zhào xiāng sī xī,qiān lǐ gòng zhān shāng。
注释
- 涔阳:涔水北岸(《楚辞·九歌》”望涔阳兮极浦”)
- 珠溜:露珠滚动(《文选》”泣涕如珠溜”)
- 箭波:月光如箭照水波(《吴都赋》”惊波箭疾”)
- 浮桂: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月中有桂树”)
- 丹芳:桂花香气(《拾遗记》”丹桂丛生”)
译文
江水奔流涔阳去,澄澈倒映明月光。
圆如明镜珠玉透,弦似弯弓箭波长。
月下鱼钩摇兔影,水中桂树散芬芳。
月光延照相思夜,千里游子共沾裳。
背景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675年):
- 卢照邻被贬蜀地时期
- 唐代”巴蜀望月”诗传统形成期
- 诗人羁旅思乡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光影实验:实景(江水)与虚影(兔影)的交织
- 神话重构:将”月兔””桂树”等意象重新诗化
- 时空拓展:从眼前景到”千里共沾裳”的宇宙意识
- 思想内涵:
- 展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 表达”羁旅怀乡”的永恒主题
- 反映初唐贬谪文人的精神世界
- 语言突破:
- “写月光”的动态摹写
- “箭波”的力学比喻
- “共沾裳”的情感共鸣
评价
- 宋代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四杰望月诗,此篇最得屈宋遗韵”
- 明代胡应麟《诗薮》:”‘浮桂动丹芳’五字,已开李贺仙鬼之先”
-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四十字中含一部《天问》”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